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贵州新蒲新区:“四再”助力党建扶贫新跨越

    信息发布者:赵顺顺
    2017-02-15 17:36:31   转载

    新蒲新区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“关键在党、关键在落实、关键在人”的要求,切实在深化内涵、拓展外延、创新方法、增强实效上下功夫。通过强化组织推动力,完善机制整合力,提升脱贫攻坚力,激活脱贫内生力等助力党建扶贫新跨越。

    “组织推力”再加大。一是强化工作责任。建立“挂镇帮村包户”工作机制,组织签订领导班子帮村、领导干部联村、普通干部联户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领村、基层党员带村责任清单1500余份,全区48个区级部门、144个镇属单位、23个县级及以上干部、184名科级干部、1150名一般干部,与贫困户建立了“1+N”包保台账,实现2898户6613人包保全覆盖。二是强化组织建设。针对村级组织党组织书记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,采取下派方式更换党组织书记15名。针对8个贫困村主任年龄老化、观念陈旧、精力不足的现状,从大学生、本村能人中选聘了8名优秀人才任村主任助理,按照应建尽建的要求,启动贫困村阵地建设3间。三是强化素质提升。以深入开展“头脑风暴”行动为抓手,推行区直机关“送课到村”、镇党委“送课到组”、包户干部“送课到人”工作法,以村干部、党员和群众培训主体,采取多种方式解思想、送技术、提能力全覆盖。目前,已开展“送课”活动50余场次,贫困村受训率达80%。

    “体制机制”再完善。一是完善社会力量帮扶机制。汇集以遵义干部学院、遵义医学院、中建四局等58家驻区单位和参建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力量,通过开展党建指导、医疗帮扶、教育援助、技能培训,参与贫困村基础设施、村级阵地建设,建立贫困村利益联结机制。以党建资源为中心,将医疗、教育、农业、建设、资金、市场资源精准整合,为党建扶贫工作提供强大助力。二是完善建设项目分解机制。建立贫困村项目、产业需求分解机制,以2015年出列的7个需巩固村和8个贫困村为对象,共收集水、电、路、讯、房等建设项目需求46个、资金缺口5100余万,产业发展需求16个,资金缺口5600余万。整合新区财政、主管部门和参建单位,通过财政投入、分批建设、项目认领等方式,整合多方建设资源进行项目分解,推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。

    “输血功能”再增强。一是加大提升村级办公阵地投入。按照“村级统筹+镇级匹配+置换金+区级财政投入”的方式,2016年新蒲新区拟新建办公阵地17间、改扩建2间。新建村级阵地,集办公场所、综合政务大厅、村民广场于一体,村容村貌也将得到极大的美化和提升。二是多措并举,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。2016年起,区财政将每年划拨10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,用于资源开发、资产盘活、项目投入、贷款贴息等。按照“一村一经济组织”的要求,采取“支部+公司(合作社、协会、龙头企业)+农户”等模式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。按照“一村一个项目”的要求,编制集体经济产业项目,组织区财政局、农牧局等单位进行评审,择优重点扶持。目前,8个贫困村已全部脱壳,成立集体经济组织3个,实施集体经济项目3个,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达98.22万元。

    “造血机能”再提升。一是依托生态农业,采取“支部+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通过支部引导、产业引领、社会参与,带动村级发展,促进精准脱贫。如,三渡镇双河村,基地种植面积已从2013年创建时的15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亩,辐射带动5个村民组,累计增加群众收入400余万元。二是发展农旅一体产业,坚持“绿色发展”,依托樱花谷、红叶谷、漫花谷、沙滩文化和翰林古村文化,全景域打造洛安江100平方公里“十里河塘”新农村示范带,推进“山水田融合、村社园统”。流转土地8000余亩,累计投入10多亿元,打造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、农旅一体化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。通过就业扶贫,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土地流转群众到园区务工,月人均创收增收近4000元。通过旅游扶贫,通过“劳务协会+公司+农户”运营模式,引导当地群众经营乡村旅馆、“农家乐”实现增收。2016年新蒲“樱花旅游文化节”,樱花谷接待游客68.2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6000多万元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